近日,有國內媒體指出,中國國足之所以選帥進展緩慢,是因為很多事情足協自己無法做主,國家隊選帥一事牽涉到了太多的利益。這讓人不禁擔憂,難道國足的選帥工作,又要出現2021年換帥時那樣的鬧劇?
當年身為國足主帥的李鐵下課,足協本來傾向於國青主帥揚科維奇擔任臨時主帥,但此時更高層的管理部門提出反對意見,雙方一度在主帥人選的問題上僵持不下。結果,管理部門先一步授意李霄鵬接手國足,足協隻能幹瞪眼。由此可見,國足的換帥工作,曆來就是各方勢力角力的平台。
正因如此,當這一次“足協在國足選帥問題上被掣肘”的消息傳出時,有不少人都擔憂,莫非在外部壓力下,足協又會選出一位“土帥”執掌國足?甚至還有人信誓旦旦給出了人選,就是國足中方教練組助教鄭智。
不過客觀來看,這種擔憂雖然有其道理,但卻是多餘的,因為國足即使選帥難產,也絕不會讓鄭智接手,因為鄭智有三個“缺陷”:一是在經曆了李鐵和李霄鵬兩任主帥的失敗後,無論足協還是外部,都認同土帥是不頂用的,國足接下來的主教練必須是外教;二是鄭智在擔任國足助教期間毫無績效可言,反而還和球迷起過衝突,再加上他孱弱的執教履曆,即使為了不落外人口實,足協也絕不能同意讓鄭智獨攬大權。
三是鄭智本人其實對那個位置也沒有想法。據說鄭智和李鐵等人不同,他對於教練的崗位沒有太強的欲望,反而更喜歡一些偏向行政管理的職位,這也就是為什麽這麽多年來,鄭智在教練領域一直沒什麽進取心的原因。或許,就算足協或是其他部門,強行推舉鄭智接手國足,他本人也不會認可這項決定。
也不隻是鄭智,包括民間呼聲不小的一些土帥,於根偉、邵佳一,在國足換帥過程中都是不被考慮的。因此,現階段還是更應該關心,國足最終會選出怎樣的一位外教?比如說,國足的想法是選擇60歲以下的教練,而更高層卻認為教練越老越能鎮得住場子,那這就比較微妙了……